在中班的社会课程中,我们选择了一堂以《大卫不可以》为主题的课程。这本绘本通过大卫这个调皮的小男孩的一系列“不可以”行为,展现了孩子们天真的想象力和对规则的理解过程。这节课不仅帮助孩子们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规则,还培养了他们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 通过阅读《大卫不可以》,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2. 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习惯,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3.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绘本《大卫不可以》
2. 图片:各种场景中的安全与不安全行为
3. 视频:关于安全教育的小短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拿出绘本《大卫不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封面,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猜猜里面讲的是什么故事?”引导孩子猜测书的内容。
二、讲述故事
1. 老师逐页讲述绘本内容,边讲边提问:“大卫为什么要被妈妈说不可以呢?”“你觉得大卫这样做对不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孩子的思考。
2. 在讲述过程中,适当停顿,让孩子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三、讨论与分享
1. 故事结束后,组织一个小组讨论会,让每个小朋友分享自己认为大卫做的最不应该的事情是什么,并说明原因。
2. 老师总结孩子们的观点,并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四、实践操作
1. 展示一组图片(如:玩火柴、乱跑马路等),请孩子们判断这些行为是否安全,并说出为什么。
2. 播放一段简短的安全教育视频,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安全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当提到他们熟悉的情景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不过,在讨论环节中,我发现部分孩子对于某些行为的危险性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实际案例来强化他们的认知。此外,活动最后的实践操作环节非常成功,孩子们不仅能够正确判断行为的对错,还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理由。
总的来说,《大卫不可以》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既让孩子们享受了听故事的乐趣,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重要的安全知识。未来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互动元素,比如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