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巅,古往今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清代姚鼐所著的《登泰山记》,便是其中的一篇佳作。本文将呈现原文,并提供一个较为贴近原意的翻译,以便现代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原文: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
泰山的正南方有三条山谷。中间那条山谷绕过泰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这条山谷进入,走了不到一半路程,翻越了中岭,又顺着西边的山谷走,最终到达山顶。古代攀登泰山,是从东边的山谷上去,那条路上有一个地方叫做天门。东边的山谷,古人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去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那些像门槛一样挡在路上的悬崖峭壁,人们都称之为天门。一路上雾气弥漫,冰路湿滑,台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了山顶,只见青翠的山峦背负着白雪,明亮的雪光映照着南方的天空;远望夕阳照耀下的城市和村庄,汶水、徂徕山宛如一幅画卷,而半山腰间笼罩在云雾中的景象就像一条飘逸的丝带。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能体会到他在艰难跋涉后的喜悦与满足。希望这个翻译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篇优美的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