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文坛中,李重元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著称。他的《忆王孙》一词,以“萋萋芳草”开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原文如下: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此词上阕首句“萋萋芳草忆王孙”,即点明主题。“萋萋”描绘出芳草茂盛之态,而“芳草”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相思。这里通过芳草的繁茂来映衬主人公内心的惆怅与孤寂,同时引出“王孙”的意象。古代诗词中,“王孙”多指贵族子弟或游子,此处应是指远行未归之人,也可能是作者自己的一种自我写照。芳草连天,无边无际,仿佛延伸到了天涯海角,让人不禁联想到离人不知身处何方。
下阕则进一步渲染气氛,“柳外楼高空断魂”。高楼耸立于柳树之外,视野开阔却更显孤独无助。这种高处望远的情景,往往容易引发人们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空断魂”三字极为传神,既表达了主人公因思念而产生的痛苦情绪,又暗示了其无人可诉说的悲哀。
接下来,“杜宇声声不忍闻”,杜鹃鸟的啼鸣向来被视为悲凉之音,在此更加深了整首词的哀伤基调。尤其是在黄昏时分,当夕阳西下,暮色渐浓,杜鹃的叫声愈发显得凄切动人,令人心碎。
最后两句“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则是全词情感高潮所在。眼看天色将晚,细雨敲打着洁白的梨花,落英缤纷,徒增几分萧瑟之感。在这种氛围里,主人公选择紧闭门户,避免外界的一切干扰,独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难以排遣的忧愁。
综上所述,《忆王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浓郁的乡愁与离情别绪。它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堪称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