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原文为: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翻译如下:
“不断积累善行,就能养成高尚的品德,这样自然就会获得智慧和通达(神明),具备圣人的心志。”
这句古文强调的是通过长期的善行积累,最终达到道德修养的升华,从而具备圣人的思想与境界。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立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句话看似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为有德之人,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方能成就大德。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追求成功、财富或地位,却忽略了内在的修养。其实,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外在的荣耀,而是源于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就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有持之以恒地行善、修德,才能逐渐塑造出一个完整而高尚的人格。
“积善”不仅仅是做几件好事,而是将善良作为一种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无论是对待他人时的一份善意,还是面对困境时的一份坚韧,都是在积累自己的德行。当这种善行不断积累,便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使其内心愈发清明、豁达。
“神明自得”,这里的“神明”可以理解为一种超凡的智慧与洞察力。当一个人的德行深厚,他便能看透世事的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他的心胸宽广,目光长远,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
而“圣心备焉”,则是说一个人最终会具备圣人般的胸怀与智慧。这不是一时的努力可以达成的,而是长期坚持的结果。正如古人所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是通往伟大人格的基石。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行动去践行善良与正义。唯有如此,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接近理想中的那个“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