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中,基坑施工是基础工程的重要环节,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结构质量与施工进度。为了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因土体变形、支护结构失稳等问题引发事故,科学合理的基坑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基坑监测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
基坑支护结构(如围护桩、地下连续墙、支撑体系等)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土压力、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位移或沉降。因此,对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垂直沉降以及裂缝情况进行定期观测,是确保支护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2. 地表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监测
基坑开挖可能会引起周围地表的沉降或隆起,进而影响邻近建筑、道路、管线等设施的安全。通过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测量地表和周边建筑物的高程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地下水位的变化监测
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会直接影响基坑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雨季或降水较多的地区,地下水位的波动可能引发土体软化、渗透破坏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基坑周围布置水位观测井,实时监测水位变化情况。
4. 土体侧向位移监测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土体发生侧向移动。通过安装测斜仪等设备,可以对土体的水平位移进行精确测量,为支护结构的设计和调整提供依据。
5. 应力与应变监测
对支护结构内部的应力和应变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状态。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钢筋应力计、应变片等,能够反映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6. 裂缝发展监测
基坑周边的墙体、地面或支护结构可能出现裂缝,这些裂缝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定期检查和使用裂缝宽度测量仪等工具,可以掌握裂缝的变化规律,预防结构破坏。
7. 环境因素监测
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的变化,虽然不直接影响基坑本身,但可能对施工材料性能和施工工艺产生影响。因此,在某些特殊环境下,也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记录和分析。
综上所述,基坑监测是一项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通过科学系统的监测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实施和数据分析,以实现对基坑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