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甲: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郭德纲。
乙:我是于谦。
甲:今天咱们说一段新段子,题目是——《我的大学生活》。
乙:哎,这题目听着就挺新鲜的,您一个相声演员,怎么还跟大学扯上关系了?
甲:我这不是为了贴近群众嘛,现在年轻人上学都挺不容易的,我也得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
乙:那您上过大学吗?
甲:我?上过,但不是正规的。
乙:啥意思?
甲:我上的那是“德云社大学”,学的是“相声专业”。
乙:哦,那你们毕业了吗?
甲:毕业了,不过不是拿文凭,是拿“包袱”毕业的。
乙:包袱?那玩意儿能当饭吃吗?
甲:当然能啊,你要是包袱扎得结实,一上台就能糊住观众,不比文凭管用?
乙:那也得看人吧,有些人包袱没扎好,一上台就被观众“糊”了。
甲:对啊,我当年在德云社大学,老师讲的是“说学逗唱”,同学都是“老少爷们儿”。
乙:那你们上课都干啥?
甲:上课就是排练,下课就是演出,晚上回家还得写段子,第二天继续上课。
乙:那多累啊!
甲:累是累,但有意思。那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叫张文顺,他特别爱喝酒,每次上课都带着酒壶。
乙:那不得被老师赶出去?
甲:哪有啊,张老师说:“喝酒可以,但别喝多了,影响表演。”
乙:那你们考试怎么考?
甲:考试就是上台表演,老师打分,观众投票,最后评出“最佳笑果奖”。
乙:那您有没有拿过这个奖?
甲:拿过,而且拿了好几次,后来老师都烦了,说:“德纲啊,你别总拿奖,让别人也有点机会。”
乙:那您大学期间有什么难忘的事吗?
甲:有啊,有一次我跟于谦搭档,演了一段《报菜名》,结果台上一紧张,把“红烧狮子头”说成了“红烧狮子头,炖着吃”,观众全笑了。
乙:这可真是“嘴瓢”了。
甲:是啊,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发现问题出在哪儿——我太想卖弄自己了,结果反而把观众给“卖”了。
乙:所以您现在说话都注意点。
甲:可不是嘛,现在我说话都像念剧本似的,生怕再出错。
乙:那您觉得大学生活怎么样?
甲:我觉得挺好,虽然不像普通大学那样有教室、图书馆,但咱们有舞台、有观众,天天都能“上课”,还能“毕业”。
乙:那您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有什么感想?
甲:我觉得,大学不在于你学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路。
乙:那您找到了吗?
甲:找到了,我找到了一条“说相声”的路,虽然这条路有点“歪”,但走得很踏实。
乙:那祝您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甲:谢谢,也祝各位观众朋友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大学生活”。
合:谢谢大家!
(鞠躬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