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学习中,寓言故事是常见的考点之一,其中《塞翁失马》作为一篇经典短文,常被选入中考语文试卷。它不仅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重要内容。
一、原文节选
> 塞上有一老翁,善养马。其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翁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翁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髀。人皆吊之,翁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足之故,父子俱存。
二、题目与解析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亡:
(2)将:
(3)吊:
(4)引弦:
答案:
(1)逃走
(2)带领
(3)安慰
(4)拉弓
2. 翻译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
答案:
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
3. 文中“塞翁”对得失的态度如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
塞翁对得失持有一种超然和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带来灾祸,体现了道家“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想。
4.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理解。
参考答案: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或损失,不一定就是坏事;而看似幸运的事情,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面对人生中的得失,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三、知识点总结
- 文体:寓言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 主题:揭示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顺其自然、豁达处世
- 写作特点: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寓意深远
- 常用考法:文言实词解释、句子翻译、主旨理解、联系实际谈体会
四、备考建议
1. 积累文言词汇:如“亡”、“将”、“吊”等常见字词,掌握其不同含义。
2. 理解文章结构:通过分析事件发展过程,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3. 结合现实思考:尝试用现代观点解读古代寓言,提升思维深度。
4. 多做真题练习:熟悉中考命题风格,提高应试能力。
五、结语
《塞翁失马》虽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经典篇目。通过对它的深入理解与掌握,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更能培养他们理性、豁达的人生态度。希望每位考生都能从中汲取智慧,从容应对人生中的每一次得与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