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篇普通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那天,老师把全班的作文本发下来,我翻开自己的本子,看到自己写的那篇,心里还挺满意的。可当我看到他的作文时,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他写的是:“我的爸爸是个很严厉的人,从不关心我,总是板着脸,好像我做什么都不对。” 我当时就火了。因为我知道,他的爸爸其实是一个非常温柔、细心的人。每次他遇到困难,爸爸都会耐心地开导他,甚至陪他一起做作业。我觉得他是在故意贬低自己的父亲,可能是为了博取同情,或者是为了让老师注意他。
于是,我在课上当众说:“你写的太假了!你根本不是这个意思,你是在撒谎!” 他愣了一下,脸一下子红了,低下头,一句话也没说。从那以后,他开始躲着我,也不怎么和我说话了。
后来,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他和同学聊天,说他爸爸最近生病住院了,家里压力很大,他写那篇作文其实是想表达内心的无奈和难过。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错怪了他。
我去找他道歉,他一开始没有理会我,但最后还是答应了。我们坐在操场边,他告诉我,那篇作文是他第一次试着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他不知道该怎么写,所以才那样写。他说:“我只是想让别人知道,我也有说不出口的苦。”
我沉默了很久,心里充满了愧疚。原来,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看透了一个人,其实只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理解了他。而真正的了解,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倾听。
从那以后,我和他成了朋友。我不再轻易下结论,也学会了在别人说话之前,先听听他们心里真正想说的是什么。那篇“错怪”的作文,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