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电视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其工作原理和相关知识一直是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电视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本文整理了一套关于“电视原理”的典型习题及详细解答,旨在提升学习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一、选择题
1. 彩色电视信号中,亮度信号的频率范围是( )
A. 0~4.2 MHz
B. 0~5.5 MHz
C. 0~6.5 MHz
D. 0~7.5 MHz
答案:A
解析:亮度信号(Y)主要承载图像的明暗信息,其带宽通常为0~4.2 MHz,以适应NTSC、PAL等制式的要求。
2. 在NTSC制式中,行频为( )
A. 15.75 kHz
B. 15.625 kHz
C. 15.734 kHz
D. 15.833 kHz
答案:C
解析:NTSC制式的行频为15,734 Hz,用于控制每帧图像的扫描过程。
3. 电视信号中,色度信号的调制方式是( )
A. 调幅
B. 调频
C. 正交平衡调幅
D. 脉冲调制
答案:C
解析:色度信号采用正交平衡调幅(QAM)方式,以减少对亮度信号的干扰。
二、填空题
1. 电视接收机中,负责将高频电视信号转换为低频视频信号的电路称为________。
答案:高频放大器或变频电路
2. 在PAL制中,采用________技术来补偿相位误差。
答案:逐行倒相
3. 电视信号中的场扫描频率为________Hz。
答案:50 Hz(PAL制)或60 Hz(NTSC制)
三、简答题
1. 简述电视信号的组成及其作用。
答:电视信号由亮度信号(Y)、色度信号(Cb/Cr)和同步信号组成。亮度信号决定图像的明暗变化;色度信号携带颜色信息;同步信号用于保证接收端与发送端的扫描过程一致,确保图像稳定显示。
2. 为什么需要对电视信号进行压缩?
答:电视信号包含大量的图像信息,若不进行压缩,将占用较大的带宽,不利于传输和存储。通过压缩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并节省存储空间。
3. 简述NTSC与PAL制式的区别。
答:NTSC制式采用60Hz的场频,色彩编码为正交平衡调幅,但存在相位失真问题;而PAL制式采用50Hz场频,采用逐行倒相技术来改善色彩稳定性,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四、综合题
某电视台发射的电视信号为PAL制式,其图像分辨率为720×576,帧率为25fps。请计算该信号的总带宽。
解:
PAL制式的亮度信号带宽约为4.2 MHz,色度信号带宽约为1.3 MHz。由于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共用同一信道,因此总带宽约为亮度信号的带宽,即4.2 MHz左右。
结语
通过对电视原理相关习题的练习与分析,可以加深对电视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建议学习者结合教材与实验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