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历来被奉为经典之作。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描绘了登临黄鹤楼所见的景色与怀古之情,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话翻译:
从前有位仙人骑着黄鹤飞走了,
这里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再回来,
只有白云千百年来依旧飘荡。
阳光照耀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芳草茂盛,一片葱郁。
黄昏时分,故乡在哪儿呢?
江面上的烟波让人忧愁不已。
注释解析:
1.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据说是费祎,曾在黄鹤楼乘黄鹤升天。
2.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之一,因传说而得名。
3. 空余:只剩下,表达物是人非之感。
4. 白云千载空悠悠:白云千年如故,却无人知晓其来历,暗含时间流逝、人事无常。
5.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野,即汉阳一带。
6. 历历:清晰可辨。
7. 鹦鹉洲:长江中的沙洲,相传因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
8. 乡关:故乡。
9. 烟波江上:江上的雾气和水波,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赏析要点:
- 本诗以“黄鹤”起兴,引出对仙人离去的感叹,奠定了全诗苍凉、悠远的基调。
-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 颈联写景,通过“晴川”“汉阳树”“鹦鹉洲”等意象,展现了黄鹤楼周围的自然风光,画面开阔。
- 尾联由景入情,以“日暮乡关何处是?”引发思乡之情,最后用“烟波江上使人愁”收束,情感深沉,余韵悠长。
结语:
《黄鹤楼》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一首蕴含哲理与情感的佳作。它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和故乡的深切思考。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诗词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