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山水诗,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这首诗虽然没有完整收录在传统唐诗集中,但其风格与李白的其他作品一脉相承,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
全诗如下: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这句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诗人从青翠的山中走下,天色渐暗,一轮明月缓缓升起,仿佛跟随他一同归家。这里“暮”字点明时间,“碧山”则勾勒出一幅苍翠欲滴的山景画面。“山月随人归”一句尤为巧妙,将月亮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和动作,使整个画面充满灵动与诗意。
整首诗虽然只有两句,却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诗人没有直接表达情感,而是借助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晚霞映照下的山林、缓缓升起的月亮,都在诉说着一种宁静与安详。
此诗之所以被后人传颂,不仅在于其优美的意境,更在于它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他常以自然为伴,借景抒情,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
此外,诗中的“山月随人归”也寓意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在纷扰的尘世中,诗人选择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寻求内心的平静。这种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正是李白诗歌中最动人的部分之一。
综上所述,《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虽短小精悍,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