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中班数学活动《小动物排队》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情境化教学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游戏和操作中理解“排序”的概念。本次活动以“小动物排队”为主题,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旨在提升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首先,在导入环节中,我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要参加运动会的故事,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对故事中的小兔子、小熊、小猫等角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这一环节为后续的排序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接下来是核心活动——“给小动物排队”。我准备了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小动物卡片,让幼儿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例如,按颜色从浅到深、按大小从高到低等。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排序任务,而有些孩子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这让我意识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今后在设计活动时应更加注重分层指导。
在小组合作环节中,我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尝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排序依据。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孩子在面对复杂排序任务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因此在活动中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活动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其次,通过多样化的操作材料和互动形式,有效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时间安排略显紧张,部分幼儿未能充分参与;此外,个别孩子的排序逻辑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强化。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做出以下改进:一是增加更多层次的排序任务,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求;二是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三是加强个别指导,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成长与进步。
总的来说,本次《小动物排队》的数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也在互动中提升了能力。作为教师,我将继续探索更有趣、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