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升教育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学校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涵盖学校重大决策、财务收支、人事安排、教育教学管理、招生就业、基建项目等各项事务的公开内容与实施方式。通过制度化的校务公开机制,推动学校民主管理进程,增强师生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一、校务公开的原则
1. 依法公开:所有公开内容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2. 真实准确:公开信息必须客观真实,不得隐瞒、歪曲或误导。
3. 及时有效:信息公开应及时、全面,确保师生及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4. 服务师生:以师生利益为核心,公开内容应贴近实际需求,便于理解和应用。
二、校务公开的内容
1. 学校发展规划与重大决策:包括学校发展目标、年度工作计划、重要改革措施等。
2. 财务收支情况:包括预算编制、经费使用、专项资金管理、收费项目及标准等。
3. 人事管理信息:如教师招聘、职称评定、岗位调整、绩效考核等事项。
4. 教育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估、考试安排、学生评优评先等。
5. 招生与就业信息:招生政策、录取办法、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指导服务等。
6. 基建与采购项目:校园建设、设备采购、工程招标等信息。
7. 其他需要公开的信息:如学校安全状况、突发事件处理、师生意见反馈渠道等。
三、校务公开的形式与渠道
1. 校园网站:设立专门的校务公开专栏,定期更新相关内容。
2. 公告栏与宣传栏:在学校显著位置设置公告栏,张贴重要通知与信息。
3. 教职工大会与学生代表大会:通过会议形式进行通报与讨论。
4. 校内媒体与通讯工具:利用微信公众号、校报、广播等形式发布信息。
5. 意见征集与反馈机制:设立意见箱、线上平台等,收集师生建议并及时回应。
四、校务公开的组织实施
1. 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统筹协调校务公开工作。
2. 明确责任分工: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范围,负责相应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3. 定期检查与评估:每学期对校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培训与宣传: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对校务公开工作的认识与执行能力。
五、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校务公开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通过不断完善和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将逐步构建起一个更加开放、公正、透明的教育环境,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