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鹄,字不详,唐代诗人,生卒年亦无确切记载。据《全唐诗》收录其诗作来看,来鹄活跃于晚唐时期,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以山水田园、抒情言志为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学特色。
尽管来鹄在历史上的记载较为简略,但他的诗歌却在后世流传较广,尤其以《云》一诗最为著名。这首诗以其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而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来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云》:
>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 无限旱苗枯欲尽,一雨翻为润物功。
此诗通过描绘云的变化万千,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前两句写云的形态多变,时而隐于山水之间,时而遮蔽天日;后两句则转写干旱之下的农田急需甘霖,而一场及时雨却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整首诗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除了《云》之外,来鹄还有其他几首诗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如《题鹤鸣亭》、《早春》等,虽篇幅不多,但均显示出其较高的文学造诣。这些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体现出晚唐时期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关于来鹄的生平,史书并无详细记载,仅能从其诗作中推测他可能是一位生活在民间或仕途不顺的文人。他的诗歌风格与同时代的诗人如杜牧、李商隐等有所不同,更注重自然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含蓄表达,这使得他在唐代诗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总的来说,来鹄虽然不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但其作品在文学史上仍有一定的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展现了个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对于研究唐代诗歌发展和地方文化的人来说,来鹄的资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