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内容】《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原题为《从军行》,共有七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第四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坚定的报国信念,展现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描绘了边塞地区辽阔而苍凉的自然景象,青藏高原上的长云遮蔽了雪山,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壮阔的氛围。次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则将视角转向边防要地,玉门关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象征着边疆的险要与遥远。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通过“黄沙”与“金甲”的对比,突出了战士们在恶劣环境中长期征战的艰辛与坚韧。最后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将士们誓死保卫国家、绝不退缩的决心。
这首诗不仅语言凝练,而且情感深沉,既有对边塞风光的描绘,也有对将士精神的赞颂。它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的现实,也寄托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崇敬之情。王昌龄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使《从军行》成为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
此外,《从军行》在后世广为流传,被多次引用和改编,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唐代社会、军事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