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怎么去世的】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一生以仁德著称,与关羽、张飞结为异姓兄弟,共同起兵,最终建立蜀汉政权。然而,刘备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去世也充满了历史争议和复杂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总结刘备去世的原因,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
一、
刘备在公元221年称帝后,因关羽被东吴所杀,愤而起兵伐吴,史称“夷陵之战”。此战中,刘备遭遇惨败,退守白帝城。此后,刘备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最终于223年病逝于白帝城,享年63岁。
关于刘备的死因,正史《三国志》记载为“疾笃”,即病情严重,但并未明确说明具体病因。后世多认为其死于疾病,可能与长期征战、情绪压力及身体积劳有关。此外,也有学者推测其可能因心理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最终引发其他并发症。
尽管如此,刘备之死仍被视为蜀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对三国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表格:刘备是怎么去世的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刘备 |
| 字 | 玄德 |
| 生卒年 | 161年-223年6月10日 |
| 身份 |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
| 死亡地点 | 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 |
| 死亡时间 | 223年6月10日 |
| 死亡原因 | 据《三国志》记载为“疾笃”(病情严重),具体病因不详 |
| 可能诱因 | 长期征战、情绪压力、身体积劳、心理创伤(如关羽之死) |
| 后世推测 | 可能因心脏病、肺病或感染等疾病引发,也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 |
| 历史影响 | 成为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影响三国格局 |
三、结语
刘备的去世虽然没有明确的医学记录,但从历史背景和当时情况来看,他的死亡更多是长期劳累与情绪压力的综合结果。作为一位具有远大抱负和深厚情感的君主,他的离世不仅是一个人的终结,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