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骧虎步什么意思】“龙骧虎步”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气度非凡、威风凛凛,具有帝王之相或领袖气质。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常见于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龙骧虎步 |
| 拼音 | lóng xiāng hǔ bù |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曹操)为人,聪明仁智,兼资文武,龙骧虎步,有包举宇内之志。” |
| 含义 | 形容人举止雄伟、气势非凡,有帝王之姿或领袖风范。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物的威严、气度或领导力,多用于书面语。 |
| 近义词 | 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龙行虎步 |
| 反义词 | 胆小怕事、卑躬屈膝、萎靡不振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龙骧虎步”最早见于《三国志》,是陈寿在描写曹操时所使用的词汇。其中,“龙骧”指的是龙腾跃的样子,象征高飞远翔;“虎步”则是指老虎行走时的稳健有力,象征威猛刚强。两者结合,形成一种极具气势的表达方式。
在后世文学中,这一成语被广泛引用,如《三国演义》中也多次使用此词来形容英雄人物的气概。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于描述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人物形象。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文学作品 | “他虽年少,却有龙骧虎步之姿,将来必成大器。” |
| 历史评价 | “刘备虽出身寒微,但其龙骧虎步,终成一代英主。” |
| 人物描写 | “他走进会场时,步伐稳健,气度不凡,真有龙骧虎步之感。” |
四、总结
“龙骧虎步”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表达了对人物外在气质的赞美,也暗含对其内在能力的认可。它适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能够有效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及使用方式,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内涵,也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准确地使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