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文言文翻译】“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为应对秦国的威胁,需要挑选二十名门客前往楚国求援。在挑选过程中,门客毛遂主动请缨,最终成功说服楚王出兵救赵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主动推荐自己、敢于担当的精神。
一、文言文原文节选:
>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遂与之俱。……毛遂曰:‘臣闻之,……’遂定从于楚。”
二、现代汉语翻译总结:
| 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 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世,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尖端立刻会露出来。” |
|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 现在您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身边的人没有称赞过您,我也没听说过您的才能,这说明您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
| 遂与之俱。 | 于是(平原君)就和他一起去了。 |
| 毛遂曰:“臣闻之,……” | 毛遂说:“我听说……” |
| 遂定从于楚。 | 最终在楚国达成了联合抗秦的协议。 |
三、
“毛遂自荐”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故事,展现了毛遂敢于自我推荐、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智慧。他的行为不仅改变了当时赵国的命运,也成为后世推崇的一种精神象征。
通过这篇文言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士人的风骨与气节,以及在关键时刻主动作为的重要性。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机遇时,要敢于表现自己,争取机会。
结语:
“毛遂自荐”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自信与担当的赞美。它告诉我们:有才不露,等于无才;有志不显,难成大业。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