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曾巩《咏柳》原文、译文及注释】在宋代众多诗人中,曾巩虽以散文著称,但其诗作也颇具特色。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常蕴含深意,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其中,《咏柳》一诗便是其代表作之一,虽不若贺知章的《咏柳》那般广为流传,却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条还未转为嫩黄,
却已凭借东风之势显得张狂。
它将飞舞的花瓣遮蔽了日月,
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寒霜悄然降临。
注释:
- 乱条:形容柳枝纷乱、杂乱无章的样子。
- 初黄:指柳叶刚开始变黄,是早春时节的景象。
- 倚得东风:依靠着春风的力量,暗示柳树借势而生。
- 势便狂:形容柳树在春风中显得轻狂、得意。
- 解把飞花:懂得用飞舞的柳絮来遮掩阳光。
- 蒙日月:比喻柳絮遮天蔽日,仿佛能掩盖光明。
- 清霜:指寒冷的秋霜,象征自然规律和无情的考验。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春天的柳树,实则暗含讽喻之意。诗人借柳树在春风中肆意生长、炫耀的姿态,讽刺那些依仗权势、得意忘形之人。尽管他们一时风光无限,却不知盛极必衰,终将面临严酷的现实。
“解把飞花蒙日月”一句,既描绘了柳絮飘飞的景象,又隐喻了虚伪者的伪装与欺骗;而“不知天地有清霜”则是对这种行为的警示,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应看到背后的危机与变化。
结语:
曾巩的《咏柳》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与深邃思想。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言志”与“讽世”的传统。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更是一面照见人性与命运的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