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屈能伸的意思】“能屈能伸”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高者,必有其节;其下者,必有其行。能屈能伸,可进可退。”意思是:在适当的时候能够低头、忍让,在必要时又能挺身而出、奋起行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能屈能伸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基本含义 | 在适当的时候能低头忍让,遇到机会时又能奋起进取。 |
| 引申意义 | 形容人有灵活性、适应力和坚强的意志。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人在不同境遇下的应对能力,尤其是面对逆境或挑战时的表现。 |
二、成语解析
“能屈”指的是在不利的情况下,能够暂时妥协、退让,不硬碰硬;“能伸”则是在有利时机或条件成熟时,能够积极进取、施展才华。这种态度既不是软弱无能,也不是一味退缩,而是一种智慧与远见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能屈能伸”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懂得审时度势,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丧失信心,也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
三、相关例子
1. 职场中:一个员工在公司不景气时选择降薪留任,等到公司发展起来后,又主动承担更多责任,这就是“能屈能伸”的表现。
2. 人际关系中:面对冲突时,先冷静处理,避免矛盾激化,等情绪平复后再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能屈能伸”的智慧。
3. 个人成长中: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而是调整心态,寻找新的方法继续前进。
四、总结
“能屈能伸”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它强调的是在变化中保持灵活,在坚持中不失方向。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能够在顺境中不骄,在逆境中不馁,做到“屈中有进,伸中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