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术、吸痰术课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吸氧术和吸痰术是两项基础且重要的操作技术,广泛应用于急诊、ICU、内科及外科等各个科室。掌握这两项技能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命体征的稳定,还能在紧急情况下挽救患者的生命。
一、吸氧术
1.1 吸氧术的定义
吸氧术是指通过一定的装置将氧气输送给患者,以改善其缺氧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如呼吸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术后恢复期等。
1.2 吸氧的适应症
- 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
- 心肺功能不全
- 高原反应
- 手术前后需要供氧支持
- 某些慢性病(如COPD)患者在特定情况下需长期吸氧
1.3 吸氧方式
- 鼻导管吸氧:适用于轻中度缺氧患者,操作简便,适合长期使用。
- 面罩吸氧:适用于需要较高浓度氧气的患者,分为普通面罩和储氧面罩两种。
- 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用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
1.4 操作步骤
1. 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
2. 准备吸氧设备(氧气瓶、流量表、鼻导管或面罩)。
3. 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确保氧气通畅。
4.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清洁鼻腔。
5. 将鼻导管插入鼻孔,调节氧气流量。
6. 观察患者反应,记录氧流量及持续时间。
7. 定期检查氧气装置,防止漏气或堵塞。
1.5 注意事项
- 避免高浓度长时间吸氧,以防氧中毒。
- 病房内严禁烟火,注意防火安全。
- 定期更换鼻导管,保持清洁卫生。
- 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
二、吸痰术
2.1 吸痰术的定义
吸痰术是指通过吸引装置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操作技术。常用于昏迷、意识不清、术后或有大量痰液的患者。
2.2 吸痰的适应症
-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影响通气
- 意识障碍导致咳嗽反射减弱
- 术后患者需预防肺部感染
- 气管切开或插管患者
2.3 吸痰方法
- 经口/鼻吸痰:适用于清醒或半清醒患者。
- 气管切开吸痰:适用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
- 机械吸痰:使用电动吸引器进行吸痰,效率高、安全性好。
2.4 操作步骤
1. 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
2. 准备吸痰设备(吸引器、吸痰管、无菌手套、生理盐水等)。
3. 洗手、戴口罩、帽子,做好个人防护。
4.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如半卧位或侧卧位)。
5. 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
6. 插入吸痰管至适宜深度,边旋转边吸引。
7.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避免损伤黏膜。
8. 吸完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保持清洁。
9. 记录吸痰情况,包括痰液性质、量及患者反应。
2.5 注意事项
- 吸痰前应给予患者充分吸氧,避免低氧。
- 动作轻柔,避免刺激引起咳嗽或喉痉挛。
- 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
- 吸痰管每次使用后应更换,防止交叉感染。
-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操作时要特别小心。
三、总结
吸氧术和吸痰术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提升操作技能,做到熟练、准确、安全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