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新闻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新闻的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等要素。
- 能够识别并分析新闻中的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比阅读“新闻两则”,引导学生发现新闻语言的简洁性、客观性和时效性。
-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新闻内容的能力,提升信息筛选与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兴趣。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培养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新闻的结构与语言特点。
- 学会从新闻中提取关键信息。
- 难点:
- 理解新闻背后的立场与倾向性。
- 培养学生对新闻内容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选取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打印或投影展示。
-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新闻事件的历史意义。
- 学生准备:
- 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 思考新闻写作的特点及阅读新闻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平时是怎么获取新闻的?新闻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接触过的新闻,并讨论新闻的基本特征,如真实、及时、简明等。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新闻,完成以下任务:
- 标出每篇新闻的导语部分。
- 找出新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信息。
- 对比两篇新闻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3. 精读分析,深入理解(20分钟)
分组讨论:
- 每组选择一篇新闻进行分析,找出其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
- 讨论新闻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是否存在作者的观点或倾向。
教师引导总结:
- 新闻通常以“倒金字塔”结构呈现,先写最重要的信息。
- 语言简洁、准确,避免主观情绪表达。
- 背景信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4. 拓展延伸,联系实际(10分钟)
教师提供近期的新闻片段,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
- “某地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多人伤亡。”
- “国家出台新政策,影响百姓生活。”
学生分组讨论该新闻的结构、语言和可能的背景信息,并派代表发言。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闻阅读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最近关注的一则新闻,并说明它的结构和特点。
- 阅读其他新闻作品,比较不同媒体的报道风格。
五、板书设计:
```
一、新闻特点:
1. 客观真实
2. 简洁明了
3. 时效性强
二、新闻结构:
1. 导语
2. 主体
3. 背景
4. 结语
三、阅读方法:
1. 抓住关键信息
2. 分析语言风格
3. 注意背景资料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新闻两则”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提升了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现实案例,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实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