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巢而动的解释】“倾巢而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整个鸟巢都动起来”,常用来形容一种集体行动或大规模动员的情况。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在某种紧急、重要或关键时刻,所有人或组织都积极参与、全力以赴的状态。
一、成语释义
- 出处:该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今之为政者,不务其本,而逐其末,使百姓如惊弓之鸟,倾巢而动。”
- 含义:比喻全体人员或组织在面临重大事件时,齐心协力、共同行动。
- 用法:多用于描写团队协作、集体努力或社会动员等场景。
二、成语用法与例句
| 成语 | 用法 | 例句 |
| 倾巢而动 | 形容集体行动 | 在国家危难之际,全国人民倾巢而动,共同抗灾。 |
| 倾巢而出 | 强调全部出动 | 敌军倾巢而出,试图突围。 |
> 注:虽然“倾巢而动”和“倾巢而出”意思相近,但“倾巢而出”更强调“全部出来”的动作,而“倾巢而动”更侧重“整体行动”。
三、成语的引申意义
在现代语境中,“倾巢而动”不仅限于字面意义,还被引申为:
- 团结一致: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全民动员:常用于形容政府或组织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
- 积极应对:表达对问题的重视和应对态度。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场合: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的书面表达,如新闻报道、政策分析、社会评论等。
2. 避免误用:不宜用于形容个人行为,因其强调的是“整体”而非个体。
3. 搭配词语:常与“全民”、“全体”、“集体”等词搭配使用。
总结
“倾巢而动”是一个具有强烈集体意识和行动力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在特定情境下,人们或组织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的状态。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团结、协作和责任的重视。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倾巢而动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含义 | 全体参与、集体行动 |
| 用法 | 描述团队合作、社会动员等 |
| 例句 | 在国家危难之际,全国人民倾巢而动。 |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个人行为,需搭配“全民”“全体”等词 |
通过了解“倾巢而动”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实际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文化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