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半夜鸣蝉古诗的原文和译文】“清风半夜鸣蝉”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句诗描绘了夏夜乡村的宁静与生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热爱之情。
以下是对该诗句的原文、译文及简要分析的总结:
一、原文与译文对照
| 诗句 | 原文 | 译文 |
| 第一句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明亮的月亮从枝头升起,惊动了树上的喜鹊;清凉的夜风中,蝉声阵阵。 |
| 第二句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稻花飘香的田野上,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喜悦;耳边传来一片蛙鸣声。 |
二、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所作,描写的是夏夜行走在黄沙岭道路上的情景。全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年景的喜悦。
- “明月别枝惊鹊”:月亮从枝头升起,惊醒了栖息的鹊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氛围。
- “清风半夜鸣蝉”:夜风轻拂,蝉声此起彼伏,进一步渲染了夏夜的宁静与活力。
- “稻花香里说丰年”:稻花的香气弥漫,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年景,体现了农耕文化的美好愿景。
- “听取蛙声一片”:蛙鸣声此起彼伏,象征着乡村夜晚的生机与热闹。
整首词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辛弃疾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三、创作背景简述
辛弃疾虽为武将出身,却一生酷爱诗词,尤其擅长写田园风光。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他隐居期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超脱。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深情,以及他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寄托情感的写作方式。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