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免死的(ldquo及丹书铁券及rdquo及是怎么回事)】在古代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护身符”,它不仅象征着皇权的恩赐,还可能成为某些人免于一死的“救命符”。这种神秘的物件就是“丹书铁券”。它到底是什么?为何能让人免死?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丹书铁券”又称“丹书铁契”或“金书铁券”,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明清。从字面上看,“丹书”指的是用朱砂书写,“铁券”则是指用铁制成的凭证。它并非真正的铁器,而是以铜或铁为材料铸造而成的牌子,上面刻有皇帝的诏书和受赏者的姓名、功绩等信息。
丹书铁券最初是皇帝对功臣的一种特殊奖赏,尤其是那些在战乱中立下大功、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比如开国功臣、忠臣良将等。一旦获得丹书铁券,这些人就相当于得到了“免死金牌”,即使犯了重罪,也可以免于死刑,甚至可以保全家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丹书铁券并不是万能的“护身符”。它通常只适用于特定的罪行,而且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例如,如果一个人犯了谋反、叛国等重罪,即使拥有丹书铁券,也未必能逃脱惩罚。此外,丹书铁券的使用还要看皇帝的态度,若皇帝不再信任此人,也可能收回或废除其效力。
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例子。如明朝开国功臣徐达,虽曾受封爵位,但并未得到丹书铁券;而像韩信这样的功臣,虽然功劳卓著,最终却因被怀疑谋反而遭诛杀,说明丹书铁券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
总的来说,丹书铁券是古代皇权与臣子之间一种微妙的平衡工具。它既是荣耀的象征,也是权力的体现。对于获得者来说,它意味着一定的保障;而对于皇帝而言,则是一种控制和约束手段。因此,丹书铁券虽好,但也不能完全依赖,毕竟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命悬一线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今,丹书铁券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但它所承载的权力与忠诚的故事,依然值得我们去回味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