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龙门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但是龙门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原诗为: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还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调描绘了边塞战争的艰苦与将士的英勇,表达了对国家安定、边疆稳固的深切期盼。其中,“龙城飞将”是诗中最具象征意义的词语之一,也常被后人引用和解读。
然而,有人提出疑问:“龙门飞将”是否是“龙城飞将”的误写?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从字面来看,“龙门”与“龙城”虽都含有“龙”字,但它们在历史、地理和文化上的含义却大相径庭。“龙门”一般指黄河上的龙门山,或泛指古代的名门望族,如“龙门子弟”,多用于形容出身高贵、才华出众的人;而“龙城”则更多地出现在边塞诗中,象征着军事重镇或英雄人物的驻守之地。
再看诗句的语境,“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是不让外敌越过阴山进入中原,这显然是在强调边防的重要性。而“龙城飞将”正是诗人所寄予厚望的边关将领,他们英勇善战,能抵御外敌,守护国土。因此,从诗意和历史背景来看,“龙城飞将”更符合原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至于“龙门飞将”这一说法,可能是后人误传、误读的结果。也可能是在某些版本的古籍或现代文章中,因排版错误、书写习惯不同,导致“龙城”被误写为“龙门”。不过,这种误写并不影响原诗的主旨,也不改变其文学价值。
总的来说,“龙城飞将”指的是汉代著名的边将李广,他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而被后人尊称为“飞将军”。在王昌龄的诗中,他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边将无能、国力衰微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对像李广这样英勇将领的怀念与期待。
因此,在理解“但使龙城飞将还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时,我们应以“龙城飞将”为准,而非“龙门飞将”。这一细节不仅关乎文字的准确性,更关系到对诗歌内涵的深刻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