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学识问答 >

《包身工》公开课教案

2025-07-15 20:59:21

问题描述:

《包身工》公开课教案,急!求解答,求别让我失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5 20:59:21

《包身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包身工》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理解作者通过典型人物描写所表达的社会批判思想。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不公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分析文章中“包身工”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

-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社会黑暗面。

- 教学难点:

-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使用的讽刺、对比等修辞手法;

- 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思考现代社会中的类似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 展示几张近代工厂的照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工人生活”的兴趣;

- 提问:“你是否知道‘包身工’是什么?他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题。

2. 新课讲授(20分钟)

- 介绍作者夏衍及其创作背景:

夏衍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本篇《包身工》写于1935年,反映了当时上海纱厂中女工的悲惨处境。

-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描述清晨的包身工起床;中间讲述她们一天的工作过程;结尾揭露制度的残酷。

- 关键语句分析:

如“芦柴棒,她的手脚像被冰冻过似的……”,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方式。

3. 小组讨论(15分钟)

-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包身工的生活环境如何?她们受到哪些压迫?

- 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的?

- 你认为现代社会是否存在类似“包身工”的现象?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如“加班文化”、“劳工权益”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公平与正义”的理解。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

- 总结课文主旨,强调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批判精神;

- 布置作业: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包身工”》,要求结合现实谈感受。

四、板书设计:

```

《包身工》公开课教案

一、作者:夏衍

二、背景:1935年上海纱厂

三、主要

- 清晨起床

- 白天劳作

- 黑暗制度

四、语言特点:

- 细节描写

- 对比与讽刺

五、主题思想:

- 批判剥削制度

- 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包身工》为载体,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关注现实。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文学作品中汲取力量,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