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消息二则》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由两篇新闻消息组成。文章内容简明扼要,语言准确规范,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通过学习这两篇消息,学生可以掌握新闻的结构、语言风格以及信息传递的方式,同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新闻的定义、基本要素(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及语言特点。
- 理解并区分“消息”与“通讯”的不同。
- 学会阅读和分析新闻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比阅读两篇消息,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增强信息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的意识。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和信息判断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掌握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学会分析消息内容。
- 难点:理解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辨别信息的来源与立场。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新闻素材、学生预习任务单。
- 学生准备:预读课文,查找相关背景资料,思考新闻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近期的新闻视频或展示一张新闻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平时是如何获取新闻的?新闻有哪些特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快速阅读《消息二则》,完成以下任务:
1. 找出每篇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
2. 概括每篇消息的主要内容。
3. 对比两篇消息的异同点。
第三环节:精读分析(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两篇消息,重点讲解:
-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的作用。
- 新闻的语言特点:简洁、客观、准确。
- 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如何避免主观色彩,确保信息真实。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10分钟)
分组讨论:
1. 两篇消息在内容、语言、结构上有何不同?
2. 如果你是记者,你会如何撰写一篇类似的新闻?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介绍新闻报道的其他形式(如通讯、特写等),引导学生思考:
“新闻不仅仅是报纸上的文字,它还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你有没有接触过其他形式的新闻?”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关注新闻,提高信息素养。
六、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小的新闻消息,报道校园内的一件大事。
2. 阅读一篇新闻报道,尝试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特点。
七、板书设计
```
一、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二、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三、新闻语言:简洁、客观、准确
四、新闻与通讯的区别
五、关注时事,提升信息素养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新闻世界,既注重知识传授,也重视能力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结合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