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
B. 食盐水
C. 氧气
D. 牛奶
2. 在实验室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B. 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C. 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向自己
D. 使用天平称量时,先调零再称量
3.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铁钉生锈
B. 纸张燃烧
C. 冰雪融化
D. 食物腐败
4.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
A. 78%
B. 21%
C. 1%
D. 0.03%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6.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 CO₂
B. O₂
C. H₂O
D. NaCl
7.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常用的方法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
B. 加热高锰酸钾
C. 过氧化氢分解
D. 电解水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C.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D. 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9. 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 )
A. 烧杯
B. 量筒
C. 试管
D. 蒸发皿
10. 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安全规范的是( )
A.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 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
C. 把块状固体直接投入竖直的试管中
D. 用嘴吹熄燃着的蜡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氧气的化学符号是 ________。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________。
3. 实验室中常用 ________ 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4. 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________ 元素。
5. 酒精灯火焰分为 ________、内焰和外焰三部分。
6.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________。
7.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 ________ 反应。
8. 水是由 ________ 和 ________ 组成的。
9.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若使用过氧化氢溶液,通常加入 ________ 作催化剂。
三、简答题(共10分)
1. 简述氧气的主要用途。(3分)
2. 为什么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要等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后再收集?(3分)
3. 举例说明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4分)
四、实验题(共10分)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实验前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分)
2. 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 ________,再 ________,为什么?(4分)
3. 若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2. D3. C4. B5. C
6. B7. B/C8. A9. B10. B
二、填空题
1. O₂
2. 氮气
3. 带火星的木条
4. 碳、氢
5. 外焰
6. 有新物质生成
7. 氧化
8. 氢、氧
9. 二氧化锰
三、简答题
1. 氧气的用途包括:供人呼吸、支持燃烧、用于医疗急救等。
2. 因为开始产生的气体是空气,只有当气泡连续均匀时,才表示氧气已纯净。
3.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如水结冰;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如铁生锈。
四、实验题
1. 检查装置气密性是为了防止气体泄漏,确保实验成功。
2. 应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造成试管破裂。
3. 可能原因包括:未等气泡均匀时就开始收集、装置漏气、加热时间不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