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件:没有耳朵的兔子】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没有耳朵的兔子》,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征,知道兔子本来是有耳朵的。
2.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理解“与众不同”并不可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3. 语言表达目标: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故事内容。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包含“没有耳朵的兔子”的画面)
- 兔子头饰若干
- 耳朵形状的贴纸或手偶
- 音乐《小兔子乖乖》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音乐《小兔子乖乖》,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激发兴趣。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兔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引导幼儿回答:“有耳朵!”“会跳!”等。
2. 讲述故事(10分钟)
教师出示课件,讲述《没有耳朵的兔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它非常特别,因为它没有耳朵!其他小动物都觉得很奇怪,问它:“你为什么没有耳朵呀?”
小兔子说:“我也不知道,但我很喜欢自己。”
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所有的兔子都吓得跑开了,只有这只没有耳朵的小兔子没有听到声音,所以它没有逃跑。结果,它救了大家!
3. 提问与讨论(8分钟)
- “你觉得小兔子为什么能救大家?”
- “如果你是这只小兔子,你会怎么做?”
-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积极反馈。
4. 游戏互动(7分钟)
游戏名称:“找耳朵”
玩法:教师将耳朵贴纸藏在教室中,幼儿分组寻找,找到后贴在自己头上,模仿兔子走路。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虽然这只兔子没有耳朵,但它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了大家。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
布置小任务:请幼儿回家画一幅“我最特别的地方”,下节课带来分享。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美工区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没有耳朵的兔子”手工作品。
- 在阅读区投放绘本《没有耳朵的兔子》,供幼儿自主阅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自我、接纳差异,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类似主题的故事,帮助幼儿建立自信与同理心。
备注: 本课件内容为原创设计,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结构,适合幼儿园教师直接使用或进行个性化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