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教师考试必备教育理论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理论知识是必考内容之一,涵盖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方面。掌握这些核心知识点,不仅有助于顺利通过考试,更能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社会活动。根据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其中,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促进人的智力、道德、身体等多方面的发展;社会发展功能则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等方面。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另一方面,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例如,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教育的发展又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则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具体政策和指导原则,如“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五、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原则是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常见的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六、德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的方法主要有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等。
七、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持续的学习意识。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通过参加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八、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差异性和可塑性等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工作。常见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应注重科学性、公平性和导向性,避免片面追求分数。
十、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权益保障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教师的职责、权利、待遇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总之,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只有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复习,打好基础,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