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说课稿一等奖-20211115183821x】《植树问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植树问题”的数学说课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属于“探索规律”类的教学内容。
首先,我要从教学目标谈起。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两端都种”、“只种一端”和“两端都不种”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接下来是教学重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规律;而难点则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准确判断属于哪一种类型,并正确应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以一个生活中的场景作为引入:学校要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上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问需要种多少棵树?这个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容易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二、探究新知,合作学习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摆小棒等方式,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间隔”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会分组让学生尝试不同的种植方式(如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最后共同归纳出三种情况下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在掌握了基本规律之后,我会设计一些变式题和应用题,比如在圆形花坛周围种树、在楼梯上安装灯泡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与疑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作业部分我会设计基础题和拓展题,既巩固课堂所学,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植树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它更是一种数学思想的体现,是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抽象与提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解题方法,更能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