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性侵主题班会教案5】一、活动主题:
关爱成长,守护未来——预防性侵害教育主题班会
二、活动时间:
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
三、活动地点:
学校各班级教室
四、参与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
五、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性侵害、如何识别危险行为、遇到侵害时应如何应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安全意识,营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六、活动准备:
1. 教师提前收集相关资料,制作PPT课件。
2. 准备视频素材或动画短片(如《儿童防性侵教育宣传片》)。
3. 设计互动问答环节和情景模拟活动。
4. 班主任提前与家长沟通,确保家校配合。
七、活动流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你们知道什么是‘身体的界限’吗?如果有人触碰你不喜欢的地方,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 讲解环节(15分钟)
- 什么是性侵害?
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性侵害的定义,包括言语、行为、图片等不同形式的侵害。
- 常见的性侵害类型
如陌生人侵犯、熟人欺骗、网络诱骗等。
- 如何识别危险信号?
比如有人试图单独带你去偏僻地方、让你保守秘密、对你进行不当的身体接触等。
3. 情景模拟(10分钟)
设计几个真实生活中的情景,如“同学想带你去偏僻地方”、“有人偷偷拍你照片”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应对方法,并派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4. 互动问答(10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
- 遇到性侵害应该告诉谁?
- 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 如果有人威胁你不许说出去怎么办?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重点内容,强调“不沉默、不隐瞒、及时求助”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
八、延伸活动建议:
1. 发放《儿童防性侵手册》,供学生带回家阅读。
2. 组织一次“我为自己代言”主题绘画或作文比赛,鼓励学生表达自我保护意识。
3. 家长课堂:邀请心理老师或法律顾问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增强家长的监护意识。
九、注意事项:
1.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用词恰当,避免引起学生恐慌。
2. 强调尊重与隐私的重要性,避免造成误解或羞耻感。
3. 对于有特殊经历的学生,应给予特别关注和心理疏导。
十、活动反思:
班会结束后,班主任可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记录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与感悟。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后续教育内容,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需求。
附:参考资源
- 《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条款
- 儿童安全教育视频资源
-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联系方式
结语: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也值得拥有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携手同行,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