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学习课件】一、诗歌背景介绍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借景抒情、寄托离别之情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古原上的野草为意象,通过描绘草木的生长与枯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少年时期,虽然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极具艺术感染力,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二、原文展示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三、逐句解析
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原上草”点明了地点和对象。
- “一岁一枯荣”说明草木每年都会经历枯萎与重生的过程,象征自然规律,也暗含人生无常。
第二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这两句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被大火烧毁,只要春风一吹,便能重新生长。
- 既是自然现象的描写,也隐喻人生的挫折与希望,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三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远芳”指远方的花草香气,“侵古道”表示香气弥漫在古老的道路上。
- “晴翠”指阳光照耀下的青绿色植物,“接荒城”则描绘了草地延伸至荒凉的城边。
- 这两句营造出一幅开阔而略带苍凉的景象,为下文的离别情感做铺垫。
第四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王孙”是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此处泛指友人。
- “萋萋”形容草木茂密的样子,也象征着离别时的忧伤情绪。
- 最后一句点明主题:诗人再次送别友人,心中充满不舍与哀愁。
四、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1. 生命与自然的循环
诗中通过对野草枯荣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规律,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变化。
2. 友情与离别之情
全诗虽未直接表达情感,但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
3. 乐观与坚韧的精神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逆境中坚持信念的鼓励。
五、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全诗仅二十字,却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体现了白居易“平易近人”的诗风。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人没有直述离别之苦,而是通过描绘古原草色,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
-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从草木的生长到离别的场景,层层递进,情感由景入情,自然流畅。
六、拓展思考
1. 你认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除了表达生命力之外,还有哪些寓意?
2. 如果你是诗人,面对朋友离别,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你是否读过其他描写离别或自然的古诗?它们与《赋得古原草送别》有何异同?
七、总结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语言朴素、情感真挚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能体会到古人的审美情趣,还能从中获得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与智慧。
课后作业:
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的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它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