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平行四边形(3)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平行四边形》的第三课时,内容主要围绕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展开。在前两课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定义、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以及对角线互相平分等基本性质,并初步了解了如何通过边、角或对角线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本课时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该定理进行简单几何证明和问题解决。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并掌握“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 能够运用该定理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和证明;
- 进一步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判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 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 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掌握“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 难点: 灵活运用该判定方法进行几何证明,理解其与其它判定方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演示、练习题、实物模型等;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实例(如伸缩门、活动衣架等),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接着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它是不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2. 探究新知,构建概念(15分钟)
- 活动一:动手操作
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纸上画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观察另一组对边是否也平行,从而推测结论。
- 活动二:几何画板演示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改变一组对边的长度和角度,观察另一组对边的变化情况,进一步验证猜想。
- 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板书定理内容。
3. 应用巩固,强化理解(15分钟)
- 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一道典型例题,如: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AB∥C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逐步写出证明过程,强调逻辑步骤的完整性。
-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拨。题目包括基础判断题和简单证明题,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4. 拓展延伸,提升思维(10分钟)
- 变式训练
教师提供不同形式的题目,如结合图形变化、添加辅助线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定理解决问题。
- 小组讨论
分组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同一个命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5. 小结反思,布置作业(5分钟)
- 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判定定理的应用条件与注意事项。
-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相关习题,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同一道题,拓展思维广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探究性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几何画板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在例题讲解与练习过程中,注重逻辑表达的规范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七、板书设计
```
9.3 平行四边形(3)
判定定理: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符号表示:
若 AB ∥ CD 且 AB = CD,则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应用举例:
……
```
八、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在几何推理和逻辑表达方面的进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