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考核试题附答案解析-】为增强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意识,提升广大青少年及教育工作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特组织本次知识竞赛考核。本试题旨在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题目设置,帮助参与者全面了解法律内容,强化法治观念。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哪一年开始施行?
A. 2019年
B. 2020年
C. 2021年
D. 2022年
答案:C
解析:该法律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
A. 受教育权
B. 隐私权
C. 婚姻自主权
D. 生存权
答案:C
解析:未成年人尚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婚姻自主权不适用于其。
3.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的行为包括:
A. 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B. 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
C. 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
D. 保障其身心健康
答案:C
解析:任何限制未成年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均违反法律规定。
4. 学校应当建立并落实哪些制度以保障学生安全?
A. 安全管理制度
B. 教师考核制度
C. 校园活动审批制度
D. 所有上述选项
答案:D
解析:学校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障机制,预防和应对校园安全事故。
5. 以下哪项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A. 同学之间正常交流
B. 言语侮辱、殴打、孤立等行为
C. 正常的体育比赛
D. 教师合理批评
答案:B
解析:校园欺凌指的是以强凌弱、言语攻击等对未成年人造成心理或身体伤害的行为。
6. 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中享有哪些权利?
A. 信息知情权
B. 个人隐私权
C. 自由表达权
D. 所有上述权利
答案:D
解析:法律明确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的合法权益。
7. 对于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谁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
A. 只能是未成年人本人
B. 只能是家长
C. 任何组织和个人
D. 必须是学校老师
答案:C
解析: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8.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未直接抚养的一方是否仍有抚养义务?
A. 没有
B. 有
C. 视情况而定
D. 不确定
答案:B
解析:父母离婚后,未直接抚养的一方仍需承担相应的抚养义务。
9. 以下哪种情形可被视为“家庭暴力”?
A. 父母对子女进行适当管教
B. 用语言辱骂、恐吓等方式伤害未成年人
C. 父母因工作繁忙忽略孩子
D. 孩子犯错被合理惩罚
答案:B
解析:任何形式的言语或行为上的虐待都属于家庭暴力。
10. 未成年人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哪些机构求助?
A. 公安机关
B. 教育部门
C. 民政部门
D. 所有上述选项
答案:D
解析:多个相关部门均有职责协助未成年人维权。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
1. 请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立法目的。
答案要点:
-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
2. 在校园中,教师如何依法履行对学生的保护职责?
答案要点:
-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 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
- 及时发现并报告学生异常行为
- 尊重学生人格尊严
-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保护工作
三、论述题(10分)
结合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现实生活中作用的理解。
参考思路:
- 举例说明法律如何帮助受侵害的未成年人获得救济
- 分析法律实施对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社会风气的影响
- 强调法律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积极引导作用
通过本次知识竞赛,不仅加深了大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也提升了全民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识。希望每一位公民都能成为法律的宣传者、践行者和守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