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学识问答 >

再作冯妇历史典故

2025-08-09 23:16:27

问题描述:

再作冯妇历史典故,在线等,求秒回,真的十万火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9 23:16:27

再作冯妇历史典故】“再作冯妇”是一个源自《孟子·尽心下》的历史典故,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已经退出某种事务或角色后,再次被卷入其中,重新参与。这个典故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典故来源与背景

“再作冯妇”出自《孟子·尽心下》:“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其中提到的“冯妇”,是古代一位擅长搏斗的人。他原本已经不再参与这类活动,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有人在和猛兽搏斗,便忍不住出手相助,最终成功救下了人。后来人们用“再作冯妇”来形容那些虽已退隐,却因情势所迫而再度出山的人。

这个故事体现了人性中的一种本能——对弱者的同情与保护,即使自己已经远离了那个环境,仍然无法抑制内心的冲动。

二、典故寓意与现实意义

1. 责任感与使命感

冯妇的行为虽然看似多余,但他内心的责任感促使他再次出手。这说明一个人一旦具备了责任感,即便已经退出,也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2. 情感与理智的冲突

冯妇之所以“再作”,是因为他无法压抑内心的正义感。这也反映出人在面对不公时,情感往往胜过理智。

3. 人生选择的复杂性

有些人选择退出,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也有人因为内心的责任感,不得不“再作”。这反映了人生选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三、总结对比表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孟子·尽心下》
主要人物 冯妇
故事内容 冯妇曾是搏斗高手,后退出。一次见人遇险,又出手相助。
典故含义 指人虽已退隐,但因责任或情感再次参与某事。
寓意 责任感、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人生选择的多样性
现实意义 鼓励人们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不因过往而放弃责任

四、结语

“再作冯妇”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与苦难时,不应因自身的退隐而袖手旁观。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冯妇”,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他人带来希望与改变。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