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岳阳楼记中考复习课件】在语文学习中,古文阅读一直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岳阳楼记》作为一篇经典散文,不仅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也是历年中考中常考的文言文篇目。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篇课文,提升文言文理解与应试能力,本文将围绕“2016岳阳楼记中考复习课件”这一主题,提供一份系统、实用的复习资料。
一、文章背景与作者简介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作,写于1046年。当时他因参与改革被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在好友滕子京的邀请下,为重修的岳阳楼写下这篇千古名篇。文章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
二、文本内容梳理
文章以“记”体散文的形式,分为几个部分:
1. 开头引入: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及修建情况。
2. 景物描写:描绘岳阳楼四周的自然风光,包括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景象。
3. 情感表达:通过对不同人情绪的描写,引出“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
4. 主旨升华: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点,并进一步表达“先忧后乐”的人生观。
三、重点词句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文言词汇和句式:
| 词语/句子 | 解释 |
|-----------|------|
| “庆历四年春” | 时间状语,表示写作时间 |
| “政通人和” | 政治清明,人民和睦 |
| “百废俱兴” | 各种荒废的事情都重新兴办起来 |
| “衔远山,吞长江” | 形容岳阳楼地势高耸,江水浩荡 |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看到景物的心情,难道会不一样吗?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
四、常见考点分析
1. 文言实词与虚词
如“或”、“则”、“夫”、“以”等,需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2. 句子翻译
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理解与现代汉语转换的能力,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应译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3. 主旨理解
需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尤其是“先忧后乐”的精神内涵。
4. 写作手法
文章运用对比、排比、借景抒情等多种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五、复习建议与答题技巧
1. 熟读全文,积累语感
多朗读课文,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和节奏。
2. 整理文言知识点
建立文言词汇表,归纳常见词义和用法。
3. 强化翻译训练
每天练习一段文言文翻译,提高语言转换能力。
4. 模拟真题演练
通过历年中考真题进行针对性练习,熟悉题型和答题思路。
六、结语
《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章。它所传达的忧国忧民情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当代学生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2016岳阳楼记中考复习课件”的系统学习,扎实掌握文言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从容应对中考挑战。
备注:本复习资料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适合教师备课或学生自主复习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