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电大国家赔偿法小抄】在电大(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法律类课程一直是学生关注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国家赔偿法》这门课程。由于其内容涉及行政诉讼、司法赔偿、侵权责任等多个方面,许多学生在备考时都会寻找一些“小抄”或复习资料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以下是一份基于2019年教学大纲整理的《国家赔偿法》重点知识点汇总,适合用于考前快速复习与巩固知识。
一、国家赔偿法的基本概念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
国家赔偿分为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两种类型。
二、行政赔偿的范围
行政赔偿主要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的违法行为,包括:
- 违法拘留
- 非法限制人身自由
- 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造成伤害
- 错误逮捕
- 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
- 其他违法行使职权行为
三、刑事赔偿的范围
刑事赔偿主要针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时的违法行为,包括:
- 错误逮捕
- 超期羁押
- 刑讯逼供
- 错判、错诉
- 违法使用强制措施
四、赔偿请求人与赔偿义务机关
- 赔偿请求人:受到国家机关侵权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 赔偿义务机关:实施侵权行为的国家机关,如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
五、赔偿程序
国家赔偿的申请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提出申请: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2. 受理审查: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3. 复议申请:对赔偿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4. 提起诉讼: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赔偿标准与计算方式
国家赔偿的计算依据为:
- 人身自由赔偿金:按日计算,每日赔偿金额为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 生命健康赔偿金:根据伤残等级、医疗费用、误工费等综合计算;
- 财产损失赔偿金:按照实际损失进行赔偿,不得高于直接损失;
- 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酌情确定。
七、免责情形
国家赔偿并非无条件适用,以下情况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 因公民自己故意行为造成的损害;
- 因不可抗力或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
- 法律规定的其他免责情形。
八、国家赔偿法的意义
《国家赔偿法》的实施,是法治社会的重要体现,它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对国家机关的权力行使起到了监督和制约作用。通过明确赔偿责任和程序,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结语
对于电大学生而言,《国家赔偿法》不仅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更是今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案例分析、法律条文解读以及历年真题练习,全面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以教材和官方规定为准。希望这份“小抄”能帮助你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