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学识问答 >

部编语文八上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含答案)(10页)-

2025-08-10 16:25:27

问题描述:

部编语文八上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含答案)(10页)-,在线蹲一个救命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0 16:25:27

部编语文八上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含答案)(10页)-】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孟子三章》是学习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章。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不仅语言精炼、逻辑严密,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其内容与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本篇同步练习紧扣教材内容,涵盖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课文理解、主旨归纳、拓展思考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练习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全面覆盖知识点,便于巩固与复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城非不高也()

- 池非不深也()

- 弟子不宜多()

- 天下顺之()

2.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 米粟:__________________

- 畜:__________________

- 兵革:__________________

- 以天下之所顺:__________________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二、课文理解部分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 作者通过对比“得道”与“失道”的结果,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主旨归纳与拓展思考

1.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2. 孟子认为治理国家应以“仁政”为核心,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为什么?

3. 请结合其他两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谈孟子思想的总体特点。

四、综合应用题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后不能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1)这句话中的“环而攻之”指的是什么情况?

(2)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 文章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 孟子认为国家的强盛完全取决于军事力量。()

- “得道多助”指的是得到民心的支持。()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 chéng chí dì shùn

2. 米粟:粮食;畜:养;兵革:兵器和铠甲;以天下之所顺:依靠天下人的支持

3. (略)

二、课文理解部分

1. 中心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通过对比“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层层递进,最终指出“人和”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2. 这句话说明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强调“人和”比“天时”和“地利”更重要,在文中起引出论点的作用。

3. 表达了对“仁政”的推崇,以及对暴政的批判,体现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理念。

三、主旨归纳与拓展思考

(略)

四、综合应用题

1. (1)指包围攻击;(2)说明天时虽有利,但若没有地利,仍难以取胜。

2. 正确、错误、正确

通过这份同步练习,学生可以系统掌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核心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结合课堂讲解进行深入学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