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的第一课时。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并通过文本学习表达对父母的情感。
一、课堂实录
1. 导入环节(5分钟)
课程开始时,我以一张温馨的家庭照片作为导入,问学生:“你们家里有谁?你们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爸爸”,有的说“妈妈”,还有的提到“爷爷奶奶”。接着,我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爸爸妈妈’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对他们的感情的。”
2. 初读课文(10分钟)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他们边读边思考:文章讲了什么?作者是怎么描述爸爸妈妈的?读完后,我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初步理解。一位学生说:“文章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另一位学生补充:“作者觉得爸爸妈妈很辛苦,但总是默默付出。”
3. 品读重点段落(15分钟)
我选取了文中描写父母关爱的几个片段进行精读。比如:“妈妈每天早上都会为我准备热腾腾的早餐,不管多忙都不会忘记。”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妈妈每天早起做早餐,有的说爸爸总是陪他写作业。
随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分组交流:“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激?”学生们热烈讨论,最后每组派代表分享,有的说要写一封感谢信,有的说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4. 情感升华(5分钟)
在课堂结尾,我播放了一段温馨的亲子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接着,我让学生写下一句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在便签纸上。部分学生当场读出了自己的话,课堂气氛温馨而感人。
二、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并愿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特别是在情感体验方面,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良好。
2. 教学亮点
-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
- 互动性强: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 贴近生活: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使课文内容更具现实意义。
3. 不足与改进方向
- 时间分配略显紧张:由于部分内容讲解较慢,导致最后一个环节时间不足,未能让所有学生都完成书写任务。
- 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表现较为沉默,今后应设计更多层次的任务,鼓励全体学生参与。
- 拓展延伸不够:可以引入更多类似的亲情类文章或故事,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深化情感体验。
三、总结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是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了阅读和理解,更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了触动。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更加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同样重要。今后,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感恩与表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