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18页)】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初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注重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思维发展和文化传承,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识字与写字:能正确书写常用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和书写规则,具备一定的书写速度和质量。
2. 阅读:能独立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3. 写作:能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写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的文章。
4. 口语交际:能认真倾听他人讲话,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人交流、沟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综合性学习: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语文应用意识,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内容标准
1. 识字与写字
- 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熟练书写。
- 能辨析形近字、多音字,了解常见汉字的构字规律。
-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范、工整、美观。
2. 阅读
- 阅读现代文: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关键词句,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 阅读古诗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文章大意。
- 阅读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能把握说明方法、论证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写作
- 写记叙文:能围绕中心事件展开叙述,描写具体生动,语言流畅。
- 写说明文:能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事物,语言准确、简明。
- 写议论文:能提出明确的观点,进行有条理的论述,引用恰当的论据。
4. 口语交际
- 学会倾听:能专注听讲,抓住主要内容,做出适当回应。
- 学会表达:能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内容完整,语言得体。
- 学会交流: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 综合性学习
-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如“家乡文化”、“传统节日”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 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学会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撰写报告。
- 强化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建议
1. 注重语言积累与运用,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
2. 创设真实、丰富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3.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写作中表达,在实践中提升。
4.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评价建议
1. 评价应体现全面性、过程性与发展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进步情况。
2.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观察、作业评价、阶段性测试、实践活动成果等。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实施建议
1.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2. 加强校本教研,结合学校实际,开发适合本地学生的语文课程资源。
3.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
七、附录
1. 常用汉字表
2. 推荐阅读书目
3. 语文实践活动建议
(全文共计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