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天气的影响苏教版(2017)】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风天、雪天等,并初步认识这些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天气变化带来的不同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懂得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认识不同的天气类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难点: 理解天气变化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活动安排。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天气图片、天气预报视频、相关课件、天气卡片。
- 学生准备:记录天气的笔记本、彩色笔、剪贴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几张不同天气的图片,如晴天、下雨、刮风、下雪等,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这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 新知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天气的特点,并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晴天: 适合户外活动,阳光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
- 雨天: 可能影响出行,但有助于农作物生长。
- 风天: 可以放风筝,但也可能带来危险。
- 雪天: 虽然美丽,但要注意防寒保暖。
3.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天气进行讨论,思考这种天气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交通等方面产生什么影响,并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来。
4. 展示交流(10分钟)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5. 巩固练习(5分钟)
完成课堂小测验,如“下列哪种天气适合外出郊游?”、“下雨天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天气对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学会根据天气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一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在日记本上,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
```
天气的影响
晴天 → 户外活动、阳光充足
雨天 → 影响出行、滋润植物
风天 → 放风筝、注意安全
雪天 → 美丽风景、注意保暖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今后可进一步拓展到更多天气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