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方式,学会在课间时间进行安全、有益的活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如何更好地利用课间时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时间管理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掌握合理的活动安排。
- 难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守课间秩序,避免危险行为。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图片素材、课间活动示意图、情境卡片等。
- 学生准备:提前观察自己课间的行为,记录自己的活动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课间都做些什么?有没有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或者太慢?”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课间十分钟虽然不长,但如果我们能好好利用,就能让学习更轻松、生活更愉快。”
(二)情境体验(10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课间活动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课间行为。
2. 分组讨论: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可能带来危险?
3.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评并补充。
(三)活动设计(15分钟)
1. 教师出示“课间活动建议表”,包括:跳绳、看书、整理书包、与同学交流等。
2.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并尝试制定一个简单的“课间计划”。
3. 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四)角色扮演(10分钟)
1. 教师设置几个课间常见的情境(如:排队打水、捡球、玩追逐游戏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行为带来的后果。
3. 表演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强调安全与文明的重要性。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2. 强调课间十分钟不仅是休息时间,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机会。
3. 布置小任务: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份“课间活动计划”。
五、板书设计
```
课间十分钟
→ 合理安排
→ 安全第一
→ 有意义的活动
→ 文明有序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互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课间活动的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校园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