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历书写范文范例】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病历的书写不仅是医疗行为的重要记录,也是医患沟通、诊疗质量评估和医学研究的基础资料。一份规范、详实、条理清晰的中医病历,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及疗效评价,为后续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以下是一份符合中医诊疗规范的病历书写范文,供参考与学习。
患者姓名:张某某
性别:男
年龄:45岁
职业:教师
就诊时间:2025年4月5日
主诉:反复头晕伴乏力1个月,加重3天
现病史: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有全身乏力,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稍缓解。曾自行服用“补气类中成药”,效果不明显。近3天来头晕加重,甚至影响日常活动,伴有心悸、失眠,食欲减退。无黑朦、呕吐、耳鸣等伴随症状。未到医院就诊,今来我院门诊求治。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无手术及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及家族史: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作息不规律,饮食偏油腻,吸烟10年,每日约10支,偶有饮酒。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
中医四诊
望诊:面色萎黄,精神欠佳,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闻诊:语声低微,无特殊气味。
问诊:头晕、乏力、心悸、失眠、食欲差,二便正常。
切诊:脉细弱无力,尺脉沉迟。
辨证分析:
患者因长期劳累、饮食不节,导致脾肾两虚,气血生化不足,清阳不升,故见头晕、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综合辨证为“气血两虚型眩晕”。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气血两虚证)
西医诊断:神经性眩晕
处理意见:
1. 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 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忌辛辣油腻。
3. 中药治疗以补益气血为主,方选“归脾汤”加减。
- 党参15g
- 白术10g
- 黄芪20g
- 当归12g
- 茯苓15g
- 甘草6g
- 酸枣仁10g
- 远志6g
- 炙甘草6g
-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 建议配合针灸治疗,取穴:百会、风池、足三里、三阴交等。
5. 定期复诊,观察症状变化。
医师签名:李某某
日期:2025年4月5日
注意事项:
- 病历应真实、客观、详细,不得随意涂改或伪造。
- 中医病历需体现辨证论治思想,突出“四诊合参”。
- 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治疗方案应根据辨证调整。
通过规范的中医病历书写,不仅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也为今后的科研、教学和医疗纠纷处理提供可靠依据。希望广大中医工作者重视病历书写,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临床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