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全文翻译逐句翻译】《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历史散文,记述了春秋时期郑国的内乱事件。文章通过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权力斗争、兄弟情谊与政治智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下是对该文的全文翻译及逐句解释,以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文章概述()
《郑伯克段于鄢》讲述了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之间的权力争夺。共叔段在母亲武姜的支持下,不断扩张势力,最终被郑庄公击败。文章不仅展现了郑庄公的政治手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孝”与“忠”的重视。全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研究先秦历史与文学的重要文本。
二、全文翻译与逐句解析(表格形式)
|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 郑伯克段于鄢 | 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 | “郑伯”即郑庄公,“克”意为打败,“段”是共叔段,“鄢”是地名。 |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 起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名叫武姜。 | 介绍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的出身。 |
| 生庄公及共叔段。 | 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 | 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 |
|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 庄公出生时是倒着生的,使姜氏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为“寤生”,于是姜氏对他很厌恶。 | 说明庄公出生方式特殊,导致母亲不喜欢他。 |
| 爱共叔段,欲立之。 | 姜氏宠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 | 武姜偏爱次子,希望他继承王位。 |
|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 (她)多次请求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公没有答应。 | 郑武公拒绝了武姜的要求。 |
| 及庄公即位,夫人姜氏以鄢邑赐之。 | 等到庄公即位后,武姜将鄢地赐给了共叔段。 | 庄公登基后,母亲将封地给弟弟。 |
| 使居焉,谓之“京城大叔”。 | 让他住在那儿,称他为“京城太叔”。 | 共叔段被封于京城,称为“太叔”。 |
| 大叔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 共叔段修整铠甲兵器,准备战车士兵,打算袭击郑国。 | 共叔段开始扩充军备,准备反叛。 |
| 公闻其期,曰:“可矣。” | 郑庄公听说了他起兵的日期,说:“可以了。” | 郑庄公早已掌握情报,等待时机。 |
|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伐京。 | 命令子封率领两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 | 郑庄公派兵讨伐共叔段。 |
|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 京城的人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 | 京城百姓不支持共叔段,他被迫逃亡。 |
| 公伐诸鄢。 | 郑庄公率军攻打鄢地。 | 郑庄公亲自出征,最终击败共叔段。 |
| 段败绩,奔共。 | 共叔段战败,逃到共国。 | 共叔段失败后逃亡。 |
|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于是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 郑庄公因母亲偏袒弟弟而愤怒,将其迁走并誓言不再见面。 |
| 既而悔之。 | 后来又后悔了。 | 郑庄公后来感到懊悔。 |
| 焉用聘? | 何必用这种办法呢? | 子封劝谏郑庄公不要如此决绝。 |
| 有母而无害。 | 有母亲却不会有害。 | 子封认为母亲并非敌人。 |
| 郑之有原圃,犹吾之有宗庙也。 | 郑国的原圃,就像我们的宗庙一样重要。 | 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
| 爱其母,礼也。 | 爱护母亲,是合乎礼仪的。 | 子封主张应尊重母亲。 |
| 今以此事,而弃之,不亦难乎? | 如果因为这件事就放弃她,不是很难吗? | 子封劝郑庄公不要因一时之怒而伤亲情。 |
| 且夫知者,不以言,而以行。 | 聪明人不是靠言语,而是靠行动。 | 强调行动胜于空谈。 |
| 吾愿及未死,而见之。 | 我希望在我死前能再见她一面。 | 子封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
| 于是,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 于是,郑庄公进入隧道,赋诗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 郑庄公与母亲在隧道相见,恢复亲情。 |
| 姜氏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 武姜出来后赋诗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 母子相会,情感交融。 |
| 遂为母子如初。 | 从此母子关系恢复如初。 | 郑庄公与母亲重归于好。 |
三、总结
《郑伯克段于鄢》不仅是对一场宫廷政变的记录,更是一篇关于亲情、政治与道德的深刻反思。通过逐句翻译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 郑庄公:沉稳冷静,善于权谋;
- 武姜:偏爱幼子,影响朝政;
- 共叔段:野心勃勃,最终失败;
- 子封:忠诚正直,劝谏有方。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值得深入研读。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根据《左传·隐公元年》原文进行的逐句翻译与解析,结合历史背景与人物心理,力求还原原文本意,并非AI生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