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是什么】“知了”是很多人童年记忆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夏天,树上常常能听到“知了——知了——”的叫声。那么,“知了”到底是什么?它和蝉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知了”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什么是“知了”?
“知了”是蝉的一种俗称,属于昆虫纲同翅目蝉科。它的学名是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在不同地区,“知了”也被称为“蝉”、“虫儿”、“爬树郎”等。
“知了”一般在夏季出现,尤其是7月到8月之间,它们常栖息在树木上,靠吸食树汁为生。雄性“知了”通过振动腹部的鼓膜发出声音,用来吸引雌性,这种叫声就是人们常说的“知了——知了——”。
二、知了的特征与习性
| 特征 | 说明 |
| 学名 | 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 |
| 别称 | 知了、蝉、虫儿、爬树郎 |
| 分布 | 中国各地,尤以南方常见 |
| 生活环境 | 树木上,如杨树、柳树、槐树等 |
| 食性 | 吸食植物汁液 |
| 生命周期 | 幼虫在地下生活3-5年,成虫寿命约1-2个月 |
| 声音 | 雄性鸣叫,用于求偶 |
| 外观 | 体长2-4厘米,绿色或褐色,有透明翅膀 |
三、知了的生态意义
1. 生态平衡:知了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是鸟类、蜘蛛等动物的食物来源。
2. 植物影响:虽然它们吸食树汁,但通常不会对树木造成严重危害。
3. 文化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了常被用来象征高洁、清静,也有“金蝉脱壳”的典故。
四、知了的食用价值
在一些地方,知了被当作一种特色食材,称为“蝉蛹”。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味道鲜美,但在食用前需确保来源安全,避免误食有毒品种。
五、总结
“知了”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属于蝉科,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它们在夏天鸣叫,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知了”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也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正确对待这类生物。
小贴士:如果你在野外看到“知了”,可以观察它们的叫声和外形,但不要随意捕捉或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生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