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学识问答 >

23《童年的发现》(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2025-08-14 09:27:08

问题描述:

23《童年的发现》(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在线等,求秒回,真的很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4 09:27:08

近日,【23《童年的发现》(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引发关注。《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列克谢耶夫。文章通过一个孩子对“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的探索,展现了童年时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学知识的封闭与限制。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重点 难点
内容理解 理解作者对“人从哪里来”的思考过程 理解作者在面对老师误解时的心理变化
情感体验 感受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坚持 理解“童年的发现”背后的深层含义
语言表达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掌握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你小时候有没有问过一些奇怪的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发现过程。

3. 精读分析

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考过程、心理变化以及语言表达方式。

4. 讨论交流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童年中类似的经历,增强情感共鸣。

5. 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的发现”不仅指科学知识的获得,更是一种探索精神的体现。

三、教学反思与建议

-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增强课堂互动性。

- 在讲解过程中,可适当加入一些科普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板书设计(简要)

```

23《童年的发现》

——阿列克谢耶夫(苏联)

发现过程:

问问题 → 自己研究 → 被误解 → 坚持到底

情感变化:

好奇 → 热情 → 受挫 → 坚定

主题思想:

童年中的发现,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探索精神的体现。

```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文内容,还能从中体会到探索未知的乐趣和坚持真理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就是【23《童年的发现》(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