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B(2760-2014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引发关注。《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中国现行的重要食品安全标准之一,主要用于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及标签要求。该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自2015年5月24日起实施,替代了之前的GB 2760-2011版本,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体系。
本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功能类别、适用食品类别、最大使用量以及允许使用的食品名称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并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标准内容涵盖防腐剂、色素、甜味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等常见食品添加剂,适用于各类预包装食品和加工食品。
以下是对GB 2760-2014中部分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简要总结与分类表格:
| 食品添加剂名称 | 功能类别 | 适用食品类别 | 最大使用量(g/kg) | 备注 |
| 山梨酸 | 防腐剂 | 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 | 1.0 | 可用于冷冻鱼、肉制品 |
| 苯甲酸钠 | 防腐剂 | 饮料、果酱、调味品等 | 1.0 | 不适用于乳制品 |
| 红曲色素 | 着色剂 | 酒类、肉制品、糖果等 | 0.1 | 天然来源,需注明“红曲”字样 |
| 阿斯巴甜 | 甜味剂 | 饮料、低糖食品、烘焙食品等 | 0.3 | 适用于儿童食品时需特别标注 |
| 维生素C(抗坏血酸) | 抗氧化剂/营养强化剂 | 果汁、蔬菜汁、婴幼儿食品等 | 0.2 | 可作为营养强化剂使用 |
| 单硬脂酸甘油酯 | 乳化剂 | 奶油、冰淇淋、巧克力等 | 10.0 | 用于改善产品质地和稳定性 |
| 黄原胶 | 增稠剂 | 饮料、酸奶、沙拉酱等 | 1.0 | 无味,广泛用于液体食品中 |
| 焦糖色 | 着色剂 | 饮料、焙烤食品、糖果等 | 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 分为不同类型,需标明类型 |
该标准不仅明确了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则,还强调了标签标识的规范性,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及其功能类别。同时,标准也鼓励企业采用更安全、更环保的替代品,以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总体来看,《GB 2760-2014》是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的核心依据,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食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标准要求,确保合法合规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以上就是【GB(2760-2014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