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ELISA法检测步骤】引发关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检测和环境分析中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酶促反应进行信号放大,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以下是ELISA法检测的主要步骤总结。
一、ELISA法检测步骤总结
| 步骤 | 操作内容 | 说明 |
| 1 | 包被 | 将已知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微孔板上,通常使用碳酸盐缓冲液(pH 9.6)进行包被,4℃过夜或37℃温育2小时 |
| 2 | 封闭 | 加入封闭液(如牛血清白蛋白或脱脂奶粉)以阻断未结合位点,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
| 3 | 洗板 | 使用洗涤液(如PBST)多次清洗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
| 4 | 加样 | 加入待测样本(如血清、细胞培养液等),孵育一定时间使抗原-抗体结合 |
| 5 | 洗板 | 再次清洗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成分 |
| 6 | 加酶标二抗 | 加入标记有酶(如HRP或AP)的第二抗体,使其与已结合的抗体结合 |
| 7 | 洗板 | 清除未结合的酶标二抗 |
| 8 | 显色 | 加入底物溶液(如TMB),酶催化底物发生颜色变化 |
| 9 | 根据颜色深浅判断目标物质的含量,通常在特定波长下用酶标仪读数 | |
| 10 | 终止反应 | 加入终止液(如硫酸)停止显色反应,避免过度显色影响结果 |
二、注意事项
- 包被时需保证抗原或抗体的活性和浓度;
- 封闭液的选择应根据实验体系而定,避免干扰后续反应;
- 洗板过程要彻底,减少背景值;
- 显色时间和温度需严格控制,避免误差;
- 不同类型的ELISA(如直接法、间接法、夹心法)操作略有不同,需根据实验设计调整步骤。
ELISA法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已成为实验室中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以上就是【ELISA法检测步骤】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